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正文

传媒学院课程思政教育建设方案

发布日期:2020-10-30  来源: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根据《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教社科〔2017〕1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重庆三峡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通知(三峡学院委〔2018〕80号)等文件要求,为推动我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为促进学院的转型发展,为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力量,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创新内容和形式,改进方式方法,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地位,使各门课程都“守好一道渠、种好责任田”,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努力攻克教学难关,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工作目标

适应学校应用型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新要求,以教学方法改革为路径,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建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到传媒学院师生全覆盖、无死角,使学生的到课率、参与率、抬头率和点头率明显提高,建设一批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质课程。

四、主要任务

1、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大力推进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问题导入式以及小班教学模式,建设专业思政课程示范教学资源库。

2、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推进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课程建设,注重课程覆盖面、学院、年级等各方面情况。

3、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深入挖掘新闻传播学各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育人内涵和育人功能,同时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内容设计、方法设计,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培养学生为党为国为人民的深厚情怀和担当意识。

4、组织、参与学校各类教学技能比赛,组织教师参加“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微课比赛”等竞赛活动。通过以赛带练,以赛促教的方式,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技能,夯实教学质量的基础,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

五、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保障。在学院总支部的领导下,成立院课程思政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加强资源保障。学院一是通过争取学校相关经费,二是在校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建设对相应课程予以支持,以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发展。

3.加强考核评估。学院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纳入职称评定、工作考核等内容。



                          传媒学院

                      2020年10月25日